鉴真防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鉴真防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军民两用低空防务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湖南、湖北、四川、山东、江西等地设有办事处,产品研发资源和业务渠道网络覆盖全国。

公司拥有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军内一流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曾长期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

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安全管控系统是一款专业解决无人机“黑飞”、“乱飞”难题,同时提供“合作”无人机管控服务的产品。该系统由国防科大、浙大等知名高校博士团队研发,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22项。系统可实现对“黑飞”无人机“探测-跟踪-处置”一体化管控,同时对合作无人机提供“实名登记-飞行申请-政府审批-信息服务”等服务,通过云平台,能够异地联网、信息共享。单台设备探测、处置半径超过8KM(有检测报告),综合性能达国内国际一流水平。

我司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了低空防务与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中标了山东省公安厅车载反无人机系统项目(中国省厅级第一例)。

公司致力于长期服务于军民两用低空空域安全防护建设,集关键技术研发、综合产品集成、系统项目测试、核心设备生产、高级人员培训于一体,并成立了“低空空域安防研究中心”,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体验最佳的低空安全防护产品和解决方案。

公司2016年荣获上海军民融合科技示范创新企业。

二、技术和产品介绍

1、无人机防控指挥车

无人机防控指挥车是由我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预警、探测、跟踪、处置及通信指挥功能的移动式反无人机系统。

图片37.jpg

主要技术参数:

1) 探测半径:8km;(支持极小反射面(rcs=0.01)的微型无人机)

2) 跟踪半径:2km;

3) 处置半径:8km;

     4) “察控一体”反应时间:<2s。

2、无人机防控固定站

反无人机固定站是由我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采用精准发射的固定式反无人机系统,适用于超视距处置的应用场景

图片38.jpg

主要技术参数:

1) 工作频段:2.4GHz/5.8GHz/1.5GHz;

2) 输出功率:200W/15W/100W;

3) 续航时间:≥4小时(典型工况);

4) 处置距离:10km。

3、便携式无人机反制器

便携式无人机反制器是一款可灵活运用于单兵携带的反无人机设备,拥有同等性能条件下,业界尺寸最小、重量最轻、性价比最高的优点。

图片39.jpg

主要技术参数:

1)工作频段:2.4GHz/5.8GHz/1.5GHz;

2)输出功率:10W/2W/10W;

3)续航时间:≥4小时(典型工况);

4)处置距离:2km。

4、无人机安全管控云平台

无人机安全管控云平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多点信息互通、共享、控制等问题,能够实现对反无人机设备进行联网化管理,并实现大数据分析。

图片41.jpg

主要技术特点:

1)对接指挥控制中心,合法和黑飞无人机同时管控;

2)反应快捷迅速,一点探测,全网感知;

3)异地联网,智能化搜集无人机大数据,全军、全国、省市态势共享;

4)支持移动设备(手机、平板)。

三、核心技术

1、雷达信号处理

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的硬件部分和雷达信号处理软件部分组成,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通过信号处理软件对目标信号强度、方位、高度、速度变化率及径向速度的分析,智能过滤甄别“低慢小”目标。

2、红外图像识别

红外图像识别的主要组成是红外镜头和处理软件,红外镜头获取物体向外辐射的热量进行成像,算法将红外成像预处理后输入到终端,目标识别模块对图像目标的特征提取和优化选择,并且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

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将各种传感器进行多层次、多空间的信息互补和优化组合处理,最终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合理支配与使用,而信息融合的最终目标则是基于各传感器获得的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多级别、多方面组合导出更多有用信息。这不仅是利用了多个传感器相互协同操作的优势,而且也综合处理了其它信息源的数据来提高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

4、多种处置技术复合使用

在发现“黑飞”目标并跟踪后,由系统根据目标威胁等级匹配预设的处置策略,根据不同的处置策略使用处置设备,当目标威胁性较大时,系统会使用多个处置设备进行处置。

5、敌我识别

通过给己方无人机加装识别模块或统一网络接口等形式,实现己方与入侵无人机的有效区分,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统一显示。对于己方合作无人机,经过飞行计划申请后,将不会被云平台认作黑飞;对于开放数据接口的无人机,比如大疆,也能有效识别,经过飞行计划申请后,将不会被云平台认作黑飞。

目前,我们已获得的12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正在审核阶段专利10项,发明专利占总比例80%,确保了产品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四、应用领域

1、民航机场:针对机场需要大面积布控的需求,需要部署多个站点形成蜂窝型防护网保护整个机场净空保护区。

2、会议,赛事安保:针对零时性的活动采用指挥车移动式布控,部署灵活,随时机动。

3、监狱,军营等重要设施:针对固定目标采用固定式布控,根据需求可调整侦测范围的大小,有效抵御无人机的入侵。

4、民用领域:针对高档小区写字楼等民用设施,可采用手持式布控,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部署灵活。

五、应用案例

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安全管控系统,已在F1中国(上海)大奖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超联赛(山东鲁能-辽宁宏远)、南昌国际马拉松、青岛航母基地、江苏某看守所,上海公安治安总队等等进行了成功应用,得到了军地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图片42.jpg  图片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