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善,通信电源高级工程师,建筑电气高级工程师。1972年12月参军,在沈阳军区通信部通信总站工作。历任通信站电源班战士、班长,电源技术员,通信电源工程师。95年转业到地方私营房地产公司任强弱电高级工程师。在《科技日报》发表三篇文章。有三项研究成果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交流电动机电磁谐振电子节能系统由电磁谐振电路、谐振状态检测电路、放大调整控制系统、面板显示开关系统组成。该电子系统的体积与电动机的功率大小成正比。
当交流电动机启动工作时,该谐振系统自动调节,保证交流电动机及谐振槽路处于工频(50赫兹)的电磁并联谐振状态。不会偏离失谐。据电磁谐振理论(见电工学)证明,交流电动机处于电磁并联谐振状态之时,是交流电动机(谐振槽路)从市电获取电能最少之时,也就是处于节约能源的最佳状态。
本电子节能系统的核心是让交流电动机转动(工作)之时,时时处于电磁并联谐振状态。此时的功率因数COSq=1。只有此时交流电动机才工作在电磁并联谐振状态(当功率因数不为1时,说明电动机没有处在谐振状态,是失谐。)。只有谐振状态才使交流电动机从电源处获得的电能最少,才最节电。这也是与功率补偿方法不同的本质区别之一。从中体现出由量变到质变。本方法在常规导体(铜、铝)交流电动机中,节电在10%到80%。如果本系统全部用常温超导体(假设已有常温超导体)制造,那么节电应该是100%。也就是说只给它一个启始装态即可。
本节能系统可以应用到所有的交流电动机。而交流电动机应用非常广泛,军民皆可用。据统计,交流电动机的耗电占电网耗电的60%左右。2016年全国用电量5631亿千瓦时。每年有3000多亿元的节能市场。尤其应用到全电推动的潜艇、水面舰艇,意义更加重大。用在民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将成倍扩大行驶里程,降低成本。应用到水泵、风机,制冷供热,将极大减少电耗。其重大意义不必多说。